写范文网 > 党团范文 > 学习笔记 >

“六稳”“六保”政策措施学习心得感悟5篇

| 福萍2

  要坚决克服新冠疫情影响,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画好“终点”、点亮“起点”,起笔绘就全面小康“时代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稳”“六保”政策措施学习心得感悟5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六稳”“六保”政策措施学习心得感悟范文一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稳定、保基层运转”的“六保”措施,旨在于克服疫情防控带来的不良影响,保持经济社会的向好发展。从2019年的“六稳”到今年的“六保”,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当前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展现了应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时“中国智慧”的磅礴力量。

  一月以来,面对新冠疫情,党和国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第一时间做出科学判断,第一时间按下“暂停键”,举国上下驰援湖北、增援武汉,全力抗击疫情。在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时,因地制宜推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不误”“双促进”。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如同一场攻防战,“攻防兼备”“收放自如”方可全面制胜。

  攻“居民就业”稳定,防“基本民生”出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保就业就是保民生,新冠疫情给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据不完全统计第一季度经济总量较去年同比下降6.8%,很多网友感叹“今年不好就业”,企业工厂普遍反映“生产难、招工难”,“用工”和就业没有形成良性循环的“闭合回路”。因此只有做到“攻防兼备”才能确保有力衔接。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做好调控的“红娘”,为居民就业搭桥引路,把更多力量放在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身上,坚决守住就业底线,稳收入,守住就业的基本盘,为劳动力提供可生产的工作岗位,进而保住了民众“钱袋子”也促进社会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加强制度改革,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在行政审批、社会保障、资金运转方面提供有效保障。进一步拓展新的就业空间,盘活就业“一盘棋”,切实稳住企业的“心”,保住居民的“饭”。

  攻“市场主体”稳中向好,防“粮食能源安全”出风险。稳定有序的市场秩序是社会经济发展有力保障,稳住了市场老百姓的“菜篮子”才有保障,基本民生方能有序运转。近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一份报告中警告,全球粮食供应链可能在4月和5月受到干扰。一时间各地也出现了有些“抢货”的情况。4月2日,商务部王斌明确表示,我国是世界第一大粮食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库存充裕、储备充足,价格长期稳定,国际市场对我国粮食供应的影响很小。市场主体包括了企业、居民、政府和其他非盈利的机构等要素,具有自主性、追利性、能动性,因此只有市场主体稳定,各项社会“动作”才能全面实施,有效运转。衣食住行是人在社会中的基本需求,俗话说:“人以食为天,食以粮为主”,保住了粮食就保住了基本的生存,能源是住和行的基本生活资料,保住了能源的安全就确保了民生基础,这些要素是基础也是根本,在确保粮食能源安全的前提下社会经济才能稳定发展。

  攻“产业链条”连续,防“基层运转”出纰漏。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的一个概念,是市场主体之间联系的一种形式,是一种价值交换的关系体现。在疫情防控采取有效措施的情况下组织企业、个人复工复产是为了保障产业链条的完整性,从而为“基层运转”创造良好的条件,其中政府的宏观调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疫情发生以来,面对上工难、生产难的问题,党和政府一边抓疫情防控,一边抓复工复产,下沉党员干部到一线组织防控,选派专业技术强的业务骨干到企业指导其复工复产,有效避免了“盲目”生产,保证了生产安全。面对疫情“歼-20生产线技术生产口罩”“中国石化全力生产熔喷布”,还有各地民营企业也相继转型为疫情防控做出了突出贡献。攻下“产业链条”的完整,就保障了防控疫情的物资需要,同时也保障了“基本生活”的有效运转,有效防止了“基层运转”的断档。

  攻“居民就业”稳定,防“基本民生”出纰漏。攻“市场主体”稳中向好,防“粮食能源安全”出风险。攻“产业链条”连续,防“基层运转”出情况。从“六稳”到“六保”是“中国智慧”攻防兼备的力量,体现了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体现了党和国家“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人民情怀,展现了14亿中国人民团结和伟大,是五千年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六稳”“六保”政策措施学习心得感悟范文二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在当前疫情防控进入新常态的情况下,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定“破冰”的信心、“扬帆”的恒心、“远航”的决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和“六保”任务,深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强大动力。

  坚定“破冰”的“信心”,守住“保”的底线。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带来挑战,让经济社会发展道路上遇到暂时“寒冰”。党和国家在分析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后提出的“六稳”工作和“六保”任务,是给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指出的“承压求变、危中寻机”之路。要坚定“破冰”的“信心”,以无惧风雨的韧性和稳健前行的步伐,持续激发供给侧改革释放制度红利,加大货币政策逆周期调控力度,加快启动扩大消费投资内需的“一揽子”方案,催生新业态、新动能、新产业,回应需求侧的新需求、新变化,确保市场主体整体运行稳定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建立健全更加公平和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制度,发挥其在经济社会运行中的“减震器”和“压舱石”作用,提高社会服务保障质量水平,确保民生工作落实,确保基层运转,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

  坚定“扬帆”的“恒心”,夯实“稳”的基础。“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受疫情严重冲击和世界经济衰退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挑战,但只要全国上下同舟共济、稳中求进,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在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同时统筹做好“六稳”工作,我国经济大船就一定能驶向美好的彼岸。要坚定“扬帆”的“恒心”,坚持“稳”字当头,做到既审时度势、谋定而动,确保疫情不反弹,稳住经济基本盘,守牢民生底线,又只争朝夕、锐意进取,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全面推进复工复产达产,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注重把静水流深的稳劲与乘风破浪的干劲结合起来,聚焦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重点环节,坚持问题导向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以稳增长为落脚点持续加大“六稳”力度,驰而不息改革,奋发不止创新,坚定不移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

  坚定“远航”的“决心”,拓展“进”的态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调研时强调,要有紧迫感,更要有长远战略谋划,正确的就要坚持下去,久久为功,不要反复、不要折腾,争取早日趟出一条转型发展的新路子。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健康发展、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做好“六稳”工作和“六保”任务的根本保障。再大的风浪都无法阻挡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征程。要坚定“远航”的“决心”,坚持以“保”促“稳”、以“稳”思“进”,聚焦制度改革、科技创新、转型升级用功用力,推动经济结构高端化、发展技术高新化、发展方式高效化,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以“中国之治”生动样本应对风险挑战。要着眼“六稳”和“六保”需求,在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等领域培育更多新的增长点,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运用创新发展理念实现安全关口前移,利用最少要素投入获得最大产出,保运转、保底线、保根本,稳经济、稳人心、稳大局。

  “六稳”“六保”政策措施学习心得感悟范文三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陕西调研时强调,要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推动党中央提出的战略部署落实落地,就要围绕“国之大者”深化监督执纪,重点围绕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大“六稳”工作力度,做好“六保”工作等部署要求,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

  聚焦“六稳”“六保”,强化日常监督的“探头”作用。“政贵有恒,治需有常。”无论是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还是在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要求中,都要切实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穿始终。这就要求我们延伸监督探头,强化日常监督,对重点领域、关键岗位、资金密集和资源富集部门的监督常抓不懈,将监督执纪层层覆盖到社区、乡村一线等基层单位,体现“探头”的近距离可视化和全天候常态化。例如,用解剖式、交叉式、点穴式、整治式的监督检查,覆盖中央普惠性金融政策传导至村级集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的全链条,及时发现和化解经济制度执行和经济运行中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发挥纪律监督在稳就业、稳金融、稳投资中的“预警器”作用,进一步保障市场主体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聚焦“六稳”“六保”,强化制度监督的“护航”作用。制度执行是根本,制度监督是关键。想要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需要内容科学、框架明晰、执行力强的政治监督体系为其护航。然而,制度监督对象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不仅包括党的各级组织、全体党员,还涉及组织活动、个人行为、政策执行等内容。如何合理配置和运用党的制度、教育、监督意识、廉政规范等监督资源,使其有效整合成一个制度监督体系,激活制度监督的“护航”效应,是加强制度监督工作亟须解决的问题。需要纲举目张、抽丝剥茧,依据实际情况和发展形势深入分析研判,将制度监督的刚性约束功能和服务效能有机结合,推进监督制度的系统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聚焦“六稳”“六保”,强化监督问责的“利剑”作用。要以“不敢、不能、不想”为基,构筑立体的监督闭环。监督探头使“两个维护”贯穿始终,可让干部因觉悟而“不想”;制度监督护航工作落实,可让干部因制度而“不能”;监督问责利剑高悬,则是为了让干部因敬畏而“不敢”。正确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让公权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得精准,“落”得及时,才能真正发挥监督问责的实效性、震慑力。比如,在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全力促进经济加速恢复过程中,紧盯企业难点,将监督延伸到各工业园区和重大项目建设点,在工地上、车间里、项目点对惠企政策落实、安全生产情况等动态监督,发现问题立即查处、绝不姑息、绝不手软,出现问题坚决倒查追责、一查到底、穷追到人,让问责利剑高悬、震慑常在,为稳住经济基本盘提供坚强保障。

  “六稳”“六保”政策措施学习心得感悟范文四

  在经历了波澜壮阔的全民战“疫”之后,2020年全国两会终于在云蒸霞蔚的五月隆重开幕。受新冠疫情影响,“非凡时间”的“非凡两会”,让今年两会与往年多了一份“不一样”,政府工作报告,“小身材”里却有“大容量”。长长的民生关注清单,坚定发展信心;干事创业的奋斗激情,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凝心聚力共赢未来的决心。

  民生篇

  政府工作报告是改革开放40年来最简短的,但是整个工作报告提纲挈领、干货满满,“民生”这个大大的关键词,贯穿全文,让人感受到党和政府一心为民的真挚感情。今年站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的特殊时间节点上,面对新冠疫情的冲击,政府工作报告里对民生提出了很多非常表述和非常举措,民生问题无小事,群众利益大于天,从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关乎起,切实维护好群众的切身利益,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解决民生问题,党员干部就要俯下身子倾听群众心声,牵挂群众冷暖,把群众牵肠挂肚的小事、迫在眉睫的急事,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从小处着手,从细处发力,以求真务实作风认真解决好老百姓的问题。“金杯银杯不如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百姓夸奖”,只有真正下沉一线,融入群众,以普通人身份与群众拉一拉家常,摆一摆龙门阵,讲百姓话,言百姓事,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服务群众才能让群众得到真正实惠,才能真正赢得群众口碑。

  信心篇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前所未有,中华民族从来没有被困难所吓倒过,而是聚集智慧和勇气,越挫越勇。疫情带来的影响只是暂时的,我们有独特的政治和制度优势,雄厚的经济基础,有亿万中华儿女的勤劳智慧,我们害怕什么?政府工作报告中给予人民发展的信心是无穷的,党员干部更应坚定信心,带领群众百姓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让群众真心实意感受到“中国信心”的强劲脉动,体会“中国信心”的深沉力量,始终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加试题”考验,如何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重要的还是坚定信心,最关键的还是坚定信心,特殊时期,困难之际,信心比黄金重要,政府工作报告传递的“信心之力”无穷,将激励广大中华儿女全力以赴面对前进路上的狂风暴雨,不畏艰险。随风奔跑,把难题当作“练兵场”,把困难当作“磨刀石”,一步一个脚印,胜利一定会属于英勇的中华儿女。

  实干篇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党员干部要敢于担当,重实干,怀着真情干实事,拿出真心干实事,善用真招干实事,才能真正赢得群众信任。人生因奋斗而升华,经历因磨砺而丰富,党员干部要带头营造一种人人争着干、人人抱着干的良好工作氛围,带领老百姓一鼓作气啃下“硬骨头”,以“快”字当头、快马加鞭,实字打底、务实求变,持续用力、久久为功,环环相扣、步步相连,才能积小成为大成,积小胜成大胜。党员干部只有真正走进群众,倾听呼声,宣传党和国家的最新政策,了解群众所思所想,真正做到既掌握实情民情,又问政问计问需于民。在疫情防控中,在“六稳六保”重任中,在脱贫攻坚冲刺征程上,主动担当积极作为,锤炼过硬本领“铁肩膀“,切实服务好群众。幸福是干出来的,只有撸起袖子铆足劲加油干,付出总会有收获,争取每天进步一点点,以百分之百的努力真心服务群众,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平凡坚守,一定能在平凡工作岗位上创造奇迹,有不平凡的作为。我们相信,水滴石穿,爱干才会赢,党员干部用要干、能干、巧干、实干的劲儿奋力冲刺,一定会助力中华儿女迈向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书写气势磅礴的华夏篇章。

  “六稳”“六保”政策措施学习心得感悟范文五

  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说:“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人民至上”在两会反复被提及,彰显着党中央最为核心的执政理念,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付出多少牺牲和代价,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人民至上”从来不是一句空话,为了拯救生命,我们看到飞机起降、火车轰响,最优秀的医护力量、最精良的医疗设备“星夜驰援”,这是属于全国14亿人民共同的抗疫记忆;为了精准脱贫,我们笃定扎根农村、真抓实干,最惠民的举措、最助农的政策“添薪加火”,它是属于全党数千万干部坚定的脱贫决心。在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利益始终摆在第一位,时时体现着党的根本宗旨、处处彰显着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

  开幕会上,国歌奏唱完毕,全体与会人员默哀一分钟,是对“人民至上”最真挚的感情流露。人民高于一切,生命重于泰山。在抗疫斗争的伟大实践中,党中央采取的所有防控措施,都是为了尽最大努力防止群众感染、尽最大可能挽救患者生命,无论是上至108岁的老人、下至出生仅30个小时的婴儿,即使一季度经济出现负增长、生产生活秩序受到冲击,也绝不放弃任何一名患者、不放弃任何一丝希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在庄严的两会时刻哀悼逝者,是对“人民至上”这一理念的鲜明诠释;近一万字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两次出现“生命至上”,是党中央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最好印证。在共产党坚强领导下,在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下,中国将继续以不计成本、不惜代价的决心,爱护生命、尊重生命的态度,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庄严承诺,书写人类与重大传染性疾病斗争的伟大篇章。

  把优先“稳就业、保民生”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对“人民至上”最务实的工作部署。就业一头连着百姓饭碗,一头连经济社会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眼中“最大的民生”。同时,疫情常态化下,守好“保”的底线、稳住经济基本盘,也是切实兜牢民生底线的施政所向。今年两会上,在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里,“就业”出现了39次、“民生”出现了18次,有力彰显了“人民至上”的施政要求和执政理念。在稳就业上,要释放一批利好信号,减负、稳岗、扩员、培训多措并举、协同发力,千方百计稳住就业局势,让老百姓的“饭碗”端得更牢;在保民生上,要加大调控对冲力度,明确“增加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加大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一系列政策导向,增强信心、温暖人心,让工作部署始终凸显“人民至上”,让沉甸甸的民生大红包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折射出浓厚的“民生情怀”。

  首次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强调抓好“六稳”“六保”,是对“人民至上”最深刻的价值体现。全球疫情形势不可忽视,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若制定经济增速目标,难免会在日后“绑架”宏观政策、导致“大水漫灌”。今年的两会首次未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而将“六稳”“六保”写入多项重要工作报告,有利于引导各级政府把施政发展目标转移到稳就业、保民生上来,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推动中国经济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变化的背后,是“人民至上”价值理念的集中体现,凝结的是“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宗旨信念。“六保”紧扣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清晰、主要目标明确,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要坚决守住“六保”底线,在“量”的基础上更看重“质”,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在“双统筹”中稳步实现“双胜利”,在践行“人民至上”的铮铮誓言中擦亮新时代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六稳”“六保”政策措施学习心得感悟5篇相关文章:

1.“六稳”“六保”分别是什么

2.做好“六稳”落实“六保”工作心得体会3篇

3.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学习心得体会3篇

4.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学习心得感悟3篇

5.2020全国两会的学习心得体会1500字3篇

6.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审议心得体会3篇

7.做好“六稳”落实“六保”工作心得体会3篇

8.“六稳”“六保”分别是什么

9.2020全国两会的学习心得体会1500字3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5150